运维阶段作为建筑生命周期中最长、项目回收投资和取得收益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供一种高效、透明化、面向“人”的服务是建筑运维的价值所在,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其实是面向人的服务的转型升级。”在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周小平认为,要把转型升级落脚在“人”上。
让管理着眼于人的需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革新着人们的居住生活方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健康的居住空间的重要性。周小平表示,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应该着眼于人的需求。
如何满足人的需求?他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样,对于建筑来说,也必然要从精细化入手,这是实现建筑安全、健康的关键。
在建筑运维阶段,一方面除了控制建设成本和补偿运营的增量成本以外,还要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运营的能耗、水耗、材耗、使用人的舒适度等,是反映人居住满意度的重要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全面掌握建筑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设备参数。
另一方面要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前人们比较关注建筑的安全以及健康问题,现在除此之外,应更加注重它的功能。周小平解释称,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功能,不同的使用者对其功能的要求不一样,比如每个人对室内温度高低的要求不一样,要面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周小平透露,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不仅要面向使用者,更应为运营者提供便利。
通过建设建筑运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建筑中的智能化设备、系统、传感器、数据库、基础应用串联起来,形成统筹协调的建筑智慧化运维管理中枢。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分析,让静态的建筑信息模型“动起来”“活过来”,从而实现对建筑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包括建筑的空间管理、安全管理、能耗管理、维护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以满足建筑工程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让数据为人服务
“建筑空间的舒适、安全、节能和可持续使用是关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掌握这些因素发展规律的核心就是掌握数据,读懂数据、分析数据才能真正理解建筑,让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周小平说,用科技推动行业发展,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
他解释称,空间分析需要构建建筑的立体模型,然后将其放入专业软件进行空间分析,这时就需要建筑的详细数据来支持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把专业的数据变成人们能读懂的决策支持信息,以实现泛建筑空间全域大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同时将数据全面打通并赋能建筑运维。
周小平表示,以往由于技术的局限,建筑的运维往往是单一的、人工的、机械的,如今,建筑信息化正在进入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的智能化新阶段。“BIM技术和人工智能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运维管理中,能够让管理者清晰、直观地了解运维的对象,其包含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则能帮助管理者改善运维流程,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维的效率。
人工智能则可以让建筑空间拥有分析、决策的思考能力,成为一个智能体。智能体拥有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自身智慧化的控制。“人类面对海量数据无法快速分析,这时候我们就希望系统变成一个智能体,可以帮我们分析、帮我们决策,弥补人们面临海量数据时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周小平举例说,人们居住的小区成为智能体之后,当有人违规倒垃圾时,系统就可以通过空间数据收集信息,感知到垃圾并通过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判断出是谁堆放了垃圾,之后就会自动通知到本人,并告诉他在多长时间内把垃圾清理走。
随着城镇化增量市场的饱和,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步过渡到稳定发展期,进入存量市场时代。下一步,建筑运维应更多体现在对既有建筑的改造上。“但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可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周小平如是说。(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程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