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公司承担钢结构安装的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第22节核心筒劲性柱顺利吊装完成。至此,工程建筑标高已至205米,成功突破200米大关。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平安项目于5月13日冲破百米后,历经132个昼夜的连续施工,终于再传捷报。200米达成,意味着平安金融中心傲立于福田商业中心区,已隐隐与周围超高层建筑城争锋之势。而对于建成后可达660米的中国第一高楼而言,200米又是低层基础,其夯实质量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必须精雕细琢。此次突破,平均约5天一个结构层,速度不可谓不快,难度不可谓不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平安金融中心突破200米背后的“一二三事”。
一只金龙盘玉柱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桁架层的安装历来是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在结构加固及抗侧力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又被誉为超高层建筑的“金腰带”。平安项目共有7条这样的金腰带,连成一体,远观之如龙盘巨柱,气势磅礴。此次突破200米,即面临第二道桁架层安装,其三层桁架的结构形式,给现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整个项目部夜以继日,不畏挑战,从计划编制,施工部署,结构计算,模拟仿真等方面多次协调,重复实验,最终确定安装方案,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两大难关如等闲
平安金融中心成功破百米后,项目部并未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马上收拾行囊,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战斗。凭借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项目全体员工集中精力,艰苦奋斗,终于跨越两大难关,再创佳绩。
两大难关,一为工期关,一为质量关。夏季鹏城正值雨季,据统计,处于节点工期的七八月里共有41天降雨及三次台风,频繁的降雨和台风天气给施工造成了极大困难,但在项目部积极部署、精心组织下,从100米到200米的突破,平安金融中心仅耗时132天,再次印证了深圳速度。而面对紧张的工期和接连的台风暴雨,项目部合理安排堆场,巧搭临时措施,防止铸钢件等材料长期浸泡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质量部从严要求,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杜绝做工“将就”,力推工艺“讲究”,从而从源头上确保200米突破万无一失。
三条巧计夺天工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中国在建第一高楼,其建筑难度自非比寻常。针对现场施工难点,技术难题等疑难杂症,项目技术部设三条“巧计”,为拔高平安保驾护航。
第一计,挑战“全国第一立焊”。平安金融中心建筑外框由八根巨柱构成,其中第五届巨柱长达16.33米,采用立焊方式进行拼接。构建厚,长度大,是谓“全国第一立焊”。为确保顺利施焊,项目部全程监控,严格控制工序,并在过程中采取了分段加“T”型加劲板的方法,起到了良好效果。第二计,攻克“国内第一厚焊”。平安金融中心项目铸钢件结构复杂,焊接厚度局部达300毫米,堪称“国内第一”。对此,技术部成立专项小组,日夜攻关,经历一个多月的艰苦作业,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所有铸钢件节点的安装,成功攻克这一国内技术性难题。第三计,巧施工法方案。大干快上保工期,需技术先行作推动。针对塔吊爬升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项目部开创性的提出“塔吊支撑系统悬挂方案”。节约成本的同时,效率提升了近3倍,极大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