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
人们信仰的条文或体系;普遍相信的原则或主张。
中建信条
中国建筑所坚信并奉行的价值核心,是中国建筑为利益相关方所信任并委以重托的依据。
我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工作?
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们如何将对的事情做好?
……
笃信而立
一脉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基因,精心梳理卓越的经营管理思想,承载着全体员工共同的期冀,这就是中国建筑的信念体系——《中建信条》。
《中建信条》既是中建人对七十余载薪火相传信仰信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建人面向新时代、开创长青基业的发展密码。《中建信条》深入挖掘中国建筑跨越发展背后的力量源泉,总结提炼“中国建筑精神”,使文化基因与新时代发展相协调,形成中国建筑在新形势下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引领企业上下一心,厚植政治优势,汇聚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笃信而立,其力自发。笃信而行,其程必远。
让我们以“中国建筑精神”为激励跨越发展的源动力,以使命和愿景为砥砺前行的根本方向,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聚焦“一创五强”战略目标,落实“166”战略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文化溯源
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中国建筑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勇于改革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始终将使命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秉承永不懈怠的昂扬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中国建筑走出了一条“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央企担当、迈向世界一流”的“中国建造之路”
建设时期(1949年-1982年)
为一种使命而生,为一种精神而生,为一种责任而生。中国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前身单位大多来自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序列,诞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1949年,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中国建筑的先辈们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责无旁贷地参加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大庆炼油厂等一百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重点建设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
1964年,随着党中央作出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中国建筑的先辈们闻令而动,怀着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挺进大西南、大西北,掀起“大三线”建设高潮,建设完成攀枝花钢铁基地、荆门炼油厂、贵州赤水天然气化肥厂、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等国家工业基础建设重点项目以及一系列重点国防工程,参与了唐山大地震震后援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党中央赋予的重任,也在艰苦条件下铸就了未来企业的核心队伍。
1979年,国家建工总局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主要传承“顾全大局、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部队作风,形成了以“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敢闯敢拼”为核心的“铁军精神”。自此,“为国家担当、为人民奉献、为民族争光”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中国建筑的血脉,成为中建人最鲜明的奋斗底色和最独特的精神传承。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企业的初心使命,始终被牢记、一直被践行。
改革探索时期(1982年-200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1982年6月,国务院撤销国家建工总局,成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成为“政企分开”“自负盈亏”“建筑业下海”中第一批独立法人,肩负着改革开放、市场化国际化试水的重任迈步前行。通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出并贯彻“立足基地、面向全国、开拓沿海、出征出国”的经营方略,中国建筑在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深圳速度”;在跨越二十年的北京国贸建设中建证了建筑行业的跨越发展;在原经援业务的基础上签订了中国第一份海外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项目总承包合同,业务迅速拓展到中东、北非、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开辟了美国、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市场,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1989年,中国建筑吸收日本大成公司在中国创造的“鲁布革”经验,开启项目管理变革之路,提出“对外发展总承包,对内实行项目法”的改革思路,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项目管理与劳务分离的建筑企业。1992年,乘着南巡讲话的东风,中国建筑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旗下中国海外成功在香港上市,实现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各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承接国内外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并再创佳绩。1996年,中国建筑在深圳地王大厦创造了“两天半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1997年,在“天上无飞鸟、地上石头跑”的巴丹吉林沙漠,高质量完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任务,创出三项世界第一、一项亚洲第一、三项中国第一的建筑奇迹。1998年,中国建筑通过“三改一加强”(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规范了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收入分配、经营机制等,逐步从传统计划经济行政管理向市场经济企业管理迈进。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通过从军工向民用、从“三线”向城市、从集中一隅向开拓全国、从国内经营向国内国外一体化经营的“四个转变”,经受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疾风暴雨般的洗礼,始终坚持信念不松懈、信心不动摇、探索不止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此期间,积淀了“改革创新、勇于争先”的争先文化,筑就了“艰苦创业、铸造精品”的大漠精神,确定了“敬业、求实、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树立起一面引导广大职工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旗帜。同时,在行业内率先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整合与品牌统一,强力推进“中国建筑”品牌建设,为中国建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形象基础。
深化改革时期 (2000年—2012年)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有企业对标国际化,开展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时期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明确企业性质和定位,统一公司上下对改革方向的认识。制定了“一最两跨”战略目标,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集团,在2010年前全球经营跨入《财富》‘世界500强’、海外经营跨入国际著名承包商前10名”,提出商业化、集团化、科学化的改革思路,坚持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三大”经营策略,制定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五化”战略,大力推进“一裁短、两消灭、三集中”(“一裁短”即裁短管理链条;“两消灭”即消灭亏损项目、消灭挂靠项目;“三集中”即集中资金管理、集中大宗采购、集中劳务分包),实行“危机永存、激励同在”的动态管理。2006年,中国建筑首次亮相《财富》“世界500强”,位列486位。2007年,中国建筑联合中国石油、中国中化、宝钢集团完成整体重组改制工作。2008年,随着一系列专业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建筑推进专业化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中国建筑成功实现整体上市,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建筑聚焦“争创央企一流、行业排头”,全方位开展创先争优“十百千工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推进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跃升至147位。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不惧任何竞争。在此期间,“绩效文化”蓬勃发展,与“铁军文化”“争先文化”“品质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建筑改革发展的文化基石。同时,“创先争优精神”“利比亚大撤离精神”“超英精神”等,为企业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新时代 (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建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投资建设运营一系列标志性工程;聚焦“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发展,助力行业转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推进数字化转型,实行产业数字化,探索数字产业化;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同时服务主场外交,高质量建造重要场馆;投身全球战疫,助力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全球递出中国建造名片、中国友谊名片、中国精神名片。
在此过程中,中国建筑实现了境内境外一体化布局,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转型升级,由传统房建地产企业向集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于一体投资建设集团的转型升级,经营业绩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5年,获得由标普、穆迪、惠誉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授予的全球建筑行业最高信用评级。2017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2020年,提出“一创五强”战略目标,即“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致力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创新引领力强、品牌影响力强、国际竞争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2021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3位。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在服务大局中发展自身。在此期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手册《中建信条》、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企业使命,以“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为企业愿景,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体系正式确定,倡导价值创造的绩效文化深入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建证力量·红色基石”“建证匠心·红色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中国建筑的党建文化理念广为人知。2020年,中国建筑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铸就“听党召唤、不畏艰险、团结奋斗、使命必达”的“火雷精神”。“爱国、奋斗、求实、奉献、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作为中建人精神世界的主旋律愈加唱响。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主导文化清晰鲜明、特色文化灵活有序的“文化星系”,文化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建筑精神: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
忠诚担当是我们对党忠诚、为国担当的理想信念。
我们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方位,把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自身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六个力量”,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
使命必达是我们令行禁止、敢打必胜的执着追求。
我们坚持行则必至、干则必成、成则一流,坚决服从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中国建筑精神”是全体中建人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政治品格的概括和凝练,外化为全体中建人共同具有的工作倾向和态度,具体表现为爱国、奋斗、求实、奉献、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等维度。
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
使命是我们终极责任的集中体现,它回答了中国建筑在新时代“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核心问题。
我们把用户的高度认同和充分信赖视为一切价值源泉,只有用户才是企业价值的提供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关注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超越用户需求。
我们把员工视为所有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没有员工的积极努力和奉献,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凝聚核心动力。我们与员工结成事业共同体,一道共享成果、共筑未来。
我们把股东视为企业发展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出资者提供持续价值回报,让中国建筑成为股东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我们把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为企业重要的政治责任,将其贯穿企业全部发展历程;把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责任;发挥“中国建造”伟力,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全力提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的高品质产品与服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证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幸福梦想相融相通。
“满意用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共同构成我们使命的主旋律。
企业愿景: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
愿景表达了企业在履行使命过程中对未来明确、清晰、可行的展望,是企业的未来定位和阶段性理想,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回答的是“我们要走向何方”的问题。
中国建筑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传统、有底蕴的组织,作为“中国建造”的优秀代表,我们始终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在履行政治责任中树标杆、做主力,在履行经济责任中当示范、作表率,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走在前、作贡献。
我们努力成为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和效益效率指标达到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在低碳节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成为行业典范;拥有享誉全球的企业形象,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在全球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 价值创造
核心价值观是在践行企业使命和成就企业愿景过程中,全体员工遵循的价值准则和根本信条,以及员工经由长期工作实践而形成的共同心理状态、思想境界、行为风格与形象气质。核心价值观回答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做事”问题。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关注高品质服务、崇尚绩效管理的总结与概括。我们致力为全球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努力将精品意识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诚信履约能力,保障我们的项目品质、管理品质、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始终秉承“绩效文化”,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和价值的最大化。
笃信而行
行我所信,信我所行。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将理想信念深植到全体中建人的内心,锲而不舍地贯彻到中国建筑改革发展实践的全过程,对内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对外塑造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我们不仅要用“中国建筑精神”校准人生坐标,更要通过我们共同行动不断丰富、深化和升华“中国建筑精神”。我们不仅要明确企业使命,更要践行企业使命,深思怎样做才能肩负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有愿景规划,更要把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通过奋斗将愿景变成现实。我们不仅要有核心价值观,更要用价值观塑强精神风骨,汲取赓续前行的力量,共同建证这个美好时代。
笃信而立,其力自发。笃信而行,其程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