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为“洋徒弟”,大家的第一反应,他一定是一名老外。确实,他是一名老外,但在当地的工人看来,他也是一名老外,因为他也是飘扬过海来到巴新的,他叫Bitz。
与他第一次相遇,是我刚来工地的时候,一群当地作业工人中,有一张亚洲人面孔。但仔细一看,我能肯定他不是一名中国人,顿时让我产生了兴趣。操着一口不流利的英语一顿盘问,得知原来他是来自菲律宾的班组长,跟我一样都是当地人眼中的老外。我就来了一句“We are all foreigners to them”,他哈哈一笑。再后来见我,总是称呼我为“Boss”,并且每次隔着很远就跟我打招呼。 毛遂自荐解我忧 由于巴新南岸公寓项目的分包单位是一家在当地经营了很多年的华人公司,劳务属地化率比较高,有的班组的工人全部都来自巴新,这些班组的安全教育就让我很是头疼。刚开始的几次培训,我尽可能组织起我能想到的一切英语词汇来对当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点头意会的少、瞪眼的多。难道我没讲明白?带着疑惑,我去请教我的“小弟”。经过交流,原来我说的不是他们的英文,他们听的懂,但是不入心。“Maybe I can have a try?”“Good”。我立刻拿出现场发现的当地员工的违章照片,“I know”,顿时让我有点意外,他指着工人高处作业系挂的安全带,“Top”,是的,高处作业不仅仅只是用安全带,并且安全钩要高挂低用。“Do you want to manage the safety with me?”“Yes, I think.I can learn more safety knowledge from you.”。就这样,他成了我的徒弟,后来的日子,我们之间的故事也就逐渐的交织在了一起。 后来,我每次发现违章,就把照片打印出来交给他。他就会拿着这些纸质的照片去一张张地讲,和工人互动,现场当地员工的违章率显著降低。我也多次当众表扬他,经过他的教育,工人的安全素养提高得很快。 主动创新让我喜 有一天,他跟我说,他发现如果仅仅是跟工人口头讲,他们不太能很好地理解,因为他们很多当地人都没有上过学,很多也是第一次使用手动工具,他们也很难直观地理解。我问他,那怎么办?他觉得要是能直接演示会更好一点。然后每周的安全教育又多了一个环节,他每周挑选一个手动工具,亲自演示各个工况下如何安全地使用工具。 自我加压让我安 Bitz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工人的“严厉”也是出了名的。目前项目正处于破桩施工的关键时期,破桩作业中经常伴随有很大的灰尘和噪音。虽然短期不会对工人造成明显的伤害,但是作为职业病危险因素,长期的积累必然对工人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每次当看到工人由于天气热,将鼻子露出口罩,他都会立即走过去,当然他也不是简单地站在旁边去呵斥工人,而是做一个简单的摸鼻子动作,工人也会心领神会地接受。当发现工人耳塞配不到位,他也会亲自走上前去让工人停下来,帮助工人把耳塞带好,并反复告诉他们长期这样会对听觉造成损伤,工人也能够感受到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关心,继而会说一句“Thank you”。这样的管理力度让我更安心。 铁骨柔情催我泪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正在挑选物品的时候,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Boss”,抬头一看,原来是Bitz。他告诉我,他的妻子在菲律宾,特别喜欢喝咖啡,巴新的咖啡非常好,所以每次发了工资都会买上2盒咖啡寄回去给她。我仔细一算,两盒咖啡将近200元人民币,加上国际邮寄快递200,这成本可不低!他的一个月工资也就4000吧。他说妻子一人在家不容易,也就这么点爱好。听得我心里有点酸,这也是深处异国他乡对家人一份深深的感情吧。“所以我很喜欢管安全,因为每个人都有家人的牵挂,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个工友可以安全回家。”他继续说到。 相信有Bitz这样“洋徒弟”的助力,项目的当地员工的安全管理一定会越来越好。
|